贵州师范学院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
2
011-2015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加速时期,也是我校作为新建本科普通高校自身发展的奠基时期。为全面提升我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根据国家、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适度扩大规模,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路,努力推进改革创新,内涵提升和规模扩大并举,努力做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导下,把学校建设成为在中国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和办学特色的师范本科高校,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用5年时间,努力把学校办成全面合格且有较为鲜明办学特色的本科高校,使之成为贵州省重要的基层中小学师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集散中心,顺利通过全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和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为创办一所在中国西部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地方本科高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
、办学规模: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学生数达到13500人,其中本科生达到11500人左右,专科生控制在2000人以内,留学生数累计达到50人以上,成人教育在籍学生规模稳定在10000人左右。
2
、师资建设:到2015年,在职教职工总数控制在1111人以内,其中教师总量控制在750人以内。在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总数力争达到392人(占教师总数35%),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33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数力争达到620人(占教师总数 83%以上),其中硕士500人左右,博士120人左右。
3
、学科建设:到2015年,学科门类总数达到8个,形成以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的多科性学科结构体系;校级重点学科发展到8个以上,省级重点学科力争达到3个。
4
、专业建设:到2015年,普通本科专业达到36个左右,普通高职高专专业保持在9个左右(主要为非师范专业),力争建成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
5
、课程与教材建设:到2015年,建成比较成熟、具有特色的本、专科各专业和留学生教育课程体系,建成优质校级课程50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12门以上,力争省级精品课程达到3门,出版自编校本特色教材累计20种以上。
6
、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到2015年,进一步完善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基本要求的实验中心,校级重点实验室达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力争达到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000万元,确保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建立稳定的实践、实训基地50个以上。
7
、图书资料建设:到2015年,图书藏量达到13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总量大幅度增加),确保生均纸质图书达到100册、生均年进书量达到12册以上,中外文期刊达到1500种以上,图书馆内部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增强。
8
、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到2015年,建成一批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骨干为中坚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形成学校科研特色,促进优势学科发展,提高学术科研水平,全力推动自主创新,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增非编制性科研机构10个以上,力争获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以上;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累计50部以上,公开发表论文累计1500篇以上(其中核心以上期刊超过400篇);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达100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力争10项以上,力争国家级自然科学项目立项实现零的突破;获厅级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5项以上,其中国家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实现零的突破。
9
、后勤保障:到2015年,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要的后勤企业化运行机制,全面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明显提升投资创收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
10
、继续教育:到2015年,完善相对独立的继续教育体系,扩大继续教育规模,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11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到2015年,建构强有力的学校党的领导工作体系和政治保证功能体系,形成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结合的管理和决策新机制,以党风带动教风、学风和校风,以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优势和特色,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精神风貌,构建和谐校园。
三、发展定位
(
一)办学总体定位
总体定位概括为“两性两型有特色”:即地方性、师范性、教学型、多科型、有特色。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贵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高级专门人才,努力把贵州师范学院建设成一所全面合格、在中国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地方本科高校。
1
、地方性:即指学校要放眼于全国和世界,但必须立足于贵州实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必须围绕为本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办学上显示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2
、师范性:即指学校把教师教育作为立校基础,坚持依托教师教育这一传统办学优势。
3
、教学型:即学校要以本科教学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学校学科、科研、专业优势,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为准则,构建创新性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
、多科型:学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步增加学科门类,在原有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基础之上,逐步建设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使学校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增强学校办学的社会职能,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5
、有特色: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努力寻求差异化,形成鲜明的办学特点。
(二)办学具体定位
1
、发展目标定位:建成全面合格且有一定办学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
2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本科学院。
3
、办学层次定位:本科教育层次为主,专科教育层次为辅,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
4
、学科专业定位:以文学、理学、教育学科门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在现有专业基础上,积极发展与“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相适应的本科专业。
5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6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贵州,辐射周边,面向基层,服务基教,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
四、发展重点
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六个发展战略重点:
(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是制约我校发展速度、进程、层次、水平、质量、效益的决定性因素。质量立校和科研强校都最终依赖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始终把建设一支数量够、质量高的教师队伍作为根本大计来抓。要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严格选拔具有发展潜力和一定教学、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要结合我校实际,突出青年教师培养,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与培养结合起来,努力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和学术团队,逐步形成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优势突显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构建基本学科专业体系
要按照加快本科专业建设步伐,构建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相融合的思路,以我省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实优化师范专业,积极拓展非师范专业,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学科体系框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追求效率”的原则,着力推进我校学科及专业建设。
(三)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水平
学校本着科研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目的,将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努力提高承担高层次和综合性科研任务的能力,鼓励学科交叉、渗透与联合,拓展研究空间和手段,争取形成和建立高水平的创新型研究方向或基地,要积极鼓励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研人员,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横向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以服务求支持,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获发展。要重视加强科研制度建设和团队建设,加大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力度,进一步活跃学术交流活动,力争在基础教育研究、地方旅游发展研究、贵州教育史研究、凝聚态大分子计算等领域形成我校特色科研品牌。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完善办学条件
加速推进新校区建设,在现有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规划完成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建设完成新校区图书馆、信息大楼、办公大楼、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并投入使用,实施对新校区路网、管网、电网、景观等设施的完善工作。建设完成教职工商品房、争取启动建设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并通过中央财政、省财政等渠道的资金支持,使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科研仪器设备、校园网络设施等得到大幅度加强,使我校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化大学。
(五)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开放办学是高等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潮流,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要积极发展对外合作办学,扩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巩固已有的与亚洲国家大学互派交换生的基础上,努力拓展与美洲、欧洲和澳洲的短期文化教育项目,有计划地选派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采用长、短期方式出国考察、学术访问、合作研究与交流学习,逐步造就一支能够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队伍。
(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严格依法办学、加快制度建设,强化科学管理、严格管理,以全员定编定岗等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以改革为动力,以规范为保证,以增效为目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切实增强活力。要推动办学重心下移,完善规范二级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导,以院部为主体的办学体制,形成校、院责权利关系明确的内部管理模式。
五、发展阶段
(一)夯实基础阶段(2011-2012年)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启动实施合格本科学院建设工程,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起好步、开好头。
(二)快速提升阶段(2013-2014年)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强化本科办学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打造办学特色,学校各方面工作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调整巩固阶段(2015年)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更加致力于内涵发展,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统一,强化办学特色,实现由成高教育到普高教育的实质性转变,建成全面合格的地方本科学院,基本形成“立足贵州、辐射周边、服务地方”的发展格局,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发展对策
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拟重点实施以“教师发展工程”为核心的学校建设“八大工程”:
(一)实施“教师发展工程”
以扩充数量、改善结构、提升水平为目标,坚持实施“教授培养工程”、“学位提高工程”、“人才引进工程”和“访问学者计划”,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学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师德水平、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二)实施“管理升级工程”
以完善内部良性运行机制、提高学院管理水平为目标,坚持深化改革,向管理要效益,健全管理工作机构,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工作运行模式,全面提高现代大学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实施“质量提高工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的立项和任务完成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实施“基础保障工程”
以改善校园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和格调为目标,继续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新校区建设进程,建成行政中心大楼、图书信息大楼、体育馆、教师公寓等重要项目,进一步绿化、净化和美化校园环境,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以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基本需要为目标,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添置和更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教学科研设备使用效率。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平台作用为目标,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扩充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改善图书馆内部设施,强化图书馆服务功能。
(五)实施“增收节支工程”
以实现增收与节支、投入与产出相统一,创建节约型学校为目标,一方面通过适度扩大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发展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校办企业发展,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校自我造血功能;另一方面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办学效益。
(六)实施“公共关系工程”
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共关系工作,对内完善内部工作网络,改善人际关系、权力关系、信息关系、竞争关系和利益关系,充分发挥内部公共关系的导向功能、规范和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形成团结、有序、进取的良好内部环境;对外以社区公众、学生家长公众、毕业校友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企业公众和兄弟院校公众为主要对象,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对外交流(包括国际交流),广泛建立各种社会联系,加强与兄弟院校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争取外界的广泛支持,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创建有利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良好内、外部环境,实现学校的整体跨越和进步。
(七)实施“党的建设工程”
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领导力和凝聚力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败倡廉建设,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